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期刊导读

科技花园一奇葩:纪念《黑龙江水专学报》创刊

来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7

《黑龙江水专学报》(以下简称 《学报》)最早刊名为 《水利水电情报翻译资料》,创办于1972年4月。由译报类改为技术类,刊物数易其名。从内刊到公开发行,从名不见经传到有较大的社会影响,走过了40年。

本文回顾 《学报》办刊缘起,讲述其发展历程、受益者和社会影响,归纳几点认识和体会,供有关科技期刊编辑同志参考。

1 “世外桃园”办期刊

“文革”开始,原黑龙江水利电力学院的教职工“背”字不断,1966年9月学院下马,1968年9月迁往五常县 (现五常市)拉林镇。双职工住平房,烧火炕,没有上下水。单职工周六晚回哈尔滨,周日晚返校,自己掏钱买火车票,在校期间3顿饭吃食堂,增加了生活负担。1969年末,送走了最后一批 “文革”前招收的学生,教职工生活逐渐清闲起来,上班学习空头政治,听不到造反派高音喇叭的喧嚣声。校园里有大片空地,每个教职工分到一小块种菜还可以搞点小开荒。哈尔滨凭票供应的猪肉鸡蛋拉林街上可以随便买,价格便宜。……校园呈现一片 “世外桃园”的景象。

1972年4月,由 “文革”前骨干教师王炳程、钮平南、缪鸿任、邝自修等筹办的油印内刊 《水利水电情报翻译资料》第一期,由拉林镇寄往国内有关水利单位,反响强烈始料不及,加印了100份还有来信索要。年轻教师翻译热情高涨,催生了校内英语短训班。至1973年底,该刊共出版了44期(表1)。1975~1976年,淮河特大洪水导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辽南、唐山发生大地震。该刊 (更名为 《水利水电技术》,表1)组织翻译出版了 《溃坝》、《异常气候》、《地震》和 《化学灌浆》等专辑和专栏文章,受到了生产、科研和教学人员的欢迎。

《水利水电情报翻译资料》的诞生有大背景的因素,诸如基辛格、尼克松相继访华,中美关系出现正常化迹象;中日即将建交;国内大学招收工农兵大学生;省内插队落户干部分批返城;北部引嫩工程等开始修建等。还有一些客观条件,诸如学校保留学院95%以上的师资力量;一些教师对 “造反”不再感兴趣,不甘心于无所事事,想干点正事;学校图书馆有较丰富的外文书刊;国内水利工作者迫切需要了解国外动态;驻校工宣队对办刊不干预等。

由于极少的办刊经费有时也难以满足,刊物多次面临停刊的危机。

2 改革开放促成长

1977年学校返回哈尔滨,1978年8月获准招收大专生,进入了大专教育阶段。为适应教师参与省内外生产、科研、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活动日益增多的需要,刊物由译报类改为技术类 (表1),中文稿件比重增加。出版周期、每期字数相对固定,著录等相对规范 (受国外论文重视著录规范的影响)。刊物步入正轨。

1987年,刊名更改为 《黑龙江水专学报》(表1),翌年获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当时国内6所水利高专和省内4所工科高专惟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

从1987年开始,学校实施外聘兼职教授以及与省内工程、科研单位共建产学研联合体的举措,为 《学报》实行开放式办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报》视野比较开阔 (以省内水利课题为主,兼顾国内课题,少量发表海外论文),有现实课题(如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农业开发和水利课题等)和前沿、新兴课题 (如模糊数学、技术经济、系统工程在水利学科中的应用,同位素水文学理论和方法等),有野外观测室内实验 (如水利水电工程冻害观测、室内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等。1991年《学报》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获省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9年获全国高等学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表1 《黑龙江水专学报》刊名、刊期等沿革表年 份 刊 名 刊 期 属性分类 出版期数 每期字数(万字) 备 注1972~1973 水利水电情报翻译资料 不定期 译报 44 2~3 1974 水利水电情报 半年刊 译报 2 10 1975~1976 水利水电技术 半年刊 译报 3 10 1976年只出1期1977~1986 水利水电技术 半年刊,季刊 技术 34 10 1977~1979为半年刊,后为季刊1987~1995 黑龙江水专学报 季刊 技术 37 10 包括1992年1期增刊1996~1997 黑龙江水专学报 季刊 技术 8 13 1998~2001 黑龙江水专学报 季刊 技术 16 16 2002~2006 黑龙江水专学报 季刊 技术 20 24 2007~2010 黑龙江水专学报 季刊 学术 16 24 包括2010年1期增刊

上一篇:刍议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方法及防范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