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一、 引言
研究发现,在农村地区,学校、家长和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农村初中学校历史教师整体师资力量薄弱,存在大量非专业人员的历史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偏低,难以跟上当下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历史学科在中考招生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偏低,这种考试导向更加使得为中考服务成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以至于很多学生越来越感觉到历史课学习的乏味与枯燥,这就大大影响了历史教学活动的预期效果,使得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很大制约。
二、 影响农村初中历史课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一)当前在农村,一些学校、家长、学生对历史课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长期以来,由于中考政策的导向,历史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较低等因素,使得农村的许多学校已习惯把历史课程当作“小三门”来看待。历史学科在家长和学生的眼里就是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某些学校领导的眼中,历史课就是一门小学科。很多学校对历史学科教学不够重视。在如今有的学校连相应的历史教学参考书、相关历史资料、历史挂图等都不舍得给老师配备。更有甚者历史地图册和历史填充图册也被砍掉了,在这种大环境下历史学科不被家长和学生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在一些农村初中对历史学科教学管理过程不够规范,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
首先,由于学校领导对历史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历史课程基本上被安排在中午最后一节课,或者下午。对于学校这样安排,历史教师也都选择了认同,即便有个别老师有想法,也不好意思跟领导讲。而在下午学生上课会感到特别疲倦,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夏天和秋天,天气炎热更会导致学生上课会特别困倦,所以下午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不仅如此,学校还会常常在下午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比如文艺汇演、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这无疑都是影响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其次,农村中学的课堂改革也不尽人意,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和上课激情,对学生毫无吸引力,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改浪潮席卷全国的当下,笔者所在学校也推出了自己的课改理念,探索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高”的教学模式。为了取得更好的改革效果,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校内一师一优课”活动,每位教师都要按照学校推出的模式精心准备一节校级公开课,展示课前精心打磨,展示课后认真反思,不断改进,这也应该算是推行课改的好办法。然而,部分教师“优课”比赛以后就放松了,此后又回到了课改前的老路上,而学校也不再进行过多的干预。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经费的制约,无法承担每节课每个孩子人手一份的学案。另一个方面,对于年纪大一些的教师来说,他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已经成型,要求他们创新困难很大,有的老教师很少使用电脑,计算机技术几乎不懂,上课需要的课件都需要找年轻教师帮忙,这就导致很多老教师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在农村初中,一是历史学科任课教师学历低,而且现在历史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就不是历史专业教师,而是一些学校内部其他学科转行的教师,再加上学校部分教师是通过在职函授取得的本科学历。二是历史学科教师老龄化严重。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虽然丰富,但他们教学模式已经固化,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能力差,与时俱进的能力与青年教师相比逊色了很多,特别是一些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已明显不如年轻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兼职教师,对历史课教学更不重视,这样的教师队伍缺乏朝气蓬勃向上的风气,与时俱进的奋斗精神,因此也就很难保证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教科研积极性不够高
广大农村初中教师对从事历史的教学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只注重日常教学,不愿意也不会进行教学研究,对于教学研究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教学研究是教育专家的事情,一线教师不需要搞教学研究,因而缺乏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又加上农村初中普遍规模较小,有的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位历史教师,历史学科教师人员少,严重缺乏教研氛围和主动性,有的甚至不得不与思政课、地理课教师合并成一个教研组,不同学科的老师在一起使得集体备课都无法进行,或开展较少。市、区两级的教科研人员也很少有精力和时间过问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更不用说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了,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相对比较落后,再加上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也很少有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无法走出去学习和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方法,他们教学水平也就难以提高,从而使得他们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逐渐落伍了,这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